Upcoming Events
Past Events
被劫持的戰爭:志願軍戰俘、台灣與朝鮮停戰談判
Zoom
常成的新著The Hijacked War: The Story of Chinese POWs in the Korean War 於2020年由斯坦福大學出版社出版。作者提出韓戰兩段論:上半段是「為領土而戰」,後半段則是「為戰俘而戰」。韓戰因為戰俘問題而多打了一年多,造成重大而無謂的犧牲,但後半段的領土變更卻微乎其微,其主要結局是佔中國戰俘總人數三分之二的一萬四千餘人前往台灣,時稱「反共義士」。學術界與民間都普遍認為該結局是美國主謀或美蔣合謀的結果。然而,本書證明該結局完全出乎美國政府的預料,因為華盛頓輕率的兩大政策——對戰俘實施反共轉化(或洗腦)與「志願遣返」——使得反共戰俘控制了中國戰俘營。另一方面,由於美軍缺乏中文人才,不得不從台灣聘用翻譯與教員,於是國民黨人員進入戰俘營、甚至板門店談判帳篷內,促成反共戰俘與台灣的串聯,並使蔣介石掌握先機。於是韓戰後半段意外地被中國籍反共戰俘與台灣所劫持。 美國政府在戰後對韓戰後半段「為戰俘而戰」的事實諱莫如深,韓戰更在美國成為「被遺忘的戰爭」。在中國大陸,抗美援朝戰爭雖然被頌揚,但戰爭後半段「為戰俘而戰」的實質卻被掩蓋。在台灣,國民黨政府曾高調紀念「反共義士」,但相關歷史記憶與書寫卻受到嚴格的控制與審查。 這次報告還將簡述三名重要戰俘的迥異經歷。一名從中央陸軍官校退學後加入遠征軍、後成為中國第一代傘兵並參與廣州受降的國軍少尉,他在淮海戰役(徐蚌會戰)被俘後脫逃,韓戰爆發後被徵召為司機,入朝後不久叛逃,成為反共戰俘領袖,最終到台灣。一名參加中共地下黨、退學搞革命的清華大學物理系學生,他在韓戰被俘後成為親共戰俘的主要翻譯;一名畢業於中央警官大學的貴州人,在韓戰戰場開小差,後成為反共戰俘領袖,但最終卻冒險犯難前往中立國,經印度抵達阿根廷。 這三個年輕人的生命軌跡在戰火中縱橫交錯,最後匯集在朝鮮半島的戰場上、戰俘營中。他們將如何在紛亂的歷史激流中抉擇、抗爭、或隨波逐流? READ MORE...
Global China Humanities Series 全球中國人文講座 - SMUGGLING AND STATE POWER IN MODERN CHINA
Online
About Global China Humanities Series 全球中國人文講座
The Center launches its inaugural Global China Humanities Lecture Series in February 2021. We invite internationally renowned scholars and young, first-book authors to discuss their latest works on topics ranging from Cold War history, diaspora studies, global medicine to literature.
READ MORE...